英国新潮戏剧展
来自爱丁堡艺术节


Best of 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
– A Celebration of UK performance in China

剧目剧照↓

《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

英国1927剧团
北京 广州 长沙

The Animals and Children Took to the Streets
by 1927

俄罗斯绘画大师亚历山大·罗德琴科和美国导演蒂姆·波顿、英国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和德国导演佛列茲‧朗、二十世纪初无声电影和二十一世纪漫画小说的结合,让人惊掉下巴的睿智,对社会问题的前瞻性寓言。 - 英国《卫报》

美丽的艾格尼丝·伊维斯和伊维·伊维斯母女来到破旧阴沉、风诡云谲的河口大厦,故事由此展开……《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2010年在悉尼歌剧院首演,高调的戏剧表演和动漫相得益彰,作品俨然一本被赋予了生命的绘画小说,动漫、戏剧、音乐和黑色幽默编织成的新奇世界光怪陆离。让人发笑,也发人深思。

1927剧团长于以黑色幽默针砭时弊,曾获8项英国戏剧大奖、纽约戏剧协会奖、澳大利亚绿屋奖提名。艺术风格是戏剧、电影、动漫和音乐的混搭,有电影般的魔幻效果。2005年,作家、演员、导演苏珊·安德拉德和动画家保罗·巴利特在伦敦创立了1927剧团。2007年,《邪恶和深蓝色的海》在爱丁堡艺术节一炮而红,获五项英国戏剧大奖:全英戏剧奖、爱丁堡艺术节先锋天使奖、伦敦艺穗节一等奖、格拉斯哥艾启思·布雷克奖和卡洛·坦博尔奖。《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是剧团的第二部作品,第三部作品是和德国喜歌剧院合作的《魔笛》,2012年12月在柏林首演。   

媒体评论和观众微博

在北京的5场演出首演之后场场爆满,由于票实在供不应求,最后一场,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破天荒地加了三排座,依旧是一售而空 - 《三联生活周刊》

演出前十分钟我如同梦游,像一个没见过丰富色彩的孩子,突然闯入了一座缤纷斑斓的花园。这是在国家大剧院看英国新锐演出团体——1927剧团的多媒体舞台剧《上街的动物与孩子们》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如同与一位美丽的少女在街角不期而遇——带着些慌张和手足无措,也带着继续下去的期许 - 《光明日报》

《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是英国1927剧团用奇幻手法打造的一部经典剧目。舞台上,昏暗的街灯,破败的洋房,肮脏的小巷,若有若无的怨曲飘荡在午夜的街头,寂寞与乡愁挥之不去,恐慌与烦躁如影相随,诡异的氛围贯穿始终,在连续变换的场景碎片中,展现出一幅都市人疏离与偏执的浮世绘,唤回观众心底最初的真爱 - 《南方日报》

- 有点文艺,带点幻想,些许童真,永远孤独。

- 我看过的最不想有谢幕的舞台剧!

- 真有腔调!舞台充满表现力和想象力。整剧严谨,过渡自然,寓意深刻,结尾优雅而精彩。英式的幽默让人莞尔、会心,即便笑也不会失去绅士风度。

- 让漫画书在舞台上动了起来!英国1927剧团的演员能让观众从开场第一分钟感受到他们对戏剧的热情...现实与理想的撞击浓缩在不到两个小时的音乐、歌声与影像里,黑暗中依旧美得很绚烂!
 
- 影像和人物表演结合得那叫一恰当,蒂姆波顿式的影像风格其实只是外面的那层皮,从里却可嗅到莎士比亚的味道。

点击观看《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幕后花絮、演出片花

《桌子》

英国盲顶剧团
北京 上海 广州

The Table
by Blind Summit

 

英国盲顶剧团由尼克·巴尼和马克·唐纳创立于1997年,他们借鉴传统日本文乐木偶戏形式,由3个演员合作操作木偶,开拓了演员和木偶同台演出的表演方法。精美的木偶以细腻精准的动作和手势清晰表达角色的思想,其以简博繁的能力颠覆了英国观众对木偶剧的传统认识,使木偶剧真正进入英国主流剧场。因和英国国家歌剧院合作的《蝴蝶夫人》,盲顶剧团获英国舞台表演最高奖 – 劳伦斯·奥利弗奖。

《桌子》是剧团为成人观众创作的木偶剧,讲述一只木偶卡在桌子里的故事。木偶摩西邀您参观他的住所 – 桌子,告诉你他如何到这里,遇到什么人,哪些人离他而去,请你分享他的凄美故事,他对生活的感悟,他的桌子及背后的一切……贝克特·塞缪尔式的黑色幽默融合宜家式的简约体现了盲顶剧团标志性艺术风格,内涵丰厚,扣人心弦,赏心悦目。

媒体评论和观众微博

这些木偶们俨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极致聪明,疯狂、狡黠却无比美丽 - 英国《卫报》

木偶们将生活演绎得如此逼真而生动 - 英国《乐》杂志

盲顶剧团颠覆了你对木偶剧的所有认识 - 英国《都市报》 

完全为成人创作精美的木偶剧,让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 - 英国《戏剧指南》

- 常说演出的最高境界是把人物演活了,原来还有更高境界啊,木偶也可以被演活。

- 彻底被惊呆了,完全失控的笑足全场之后,突然被结尾钉在了座位上。如果没有了那张桌子,那只木偶,是会获得自由,还是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 第二次看英国盲顶剧团的演出,已无法用好来形容。两个作品,前面显出艺术家深藏不露的功底,后面显出智慧无穷的创意。都是用最专业的演员与最低的成本来完成,达到的境界是得到全场观众瞠目结舌的惊叫。对于我们来说,不看遗憾,看了白看;还有,别不服,我们真的败了!

- 结尾返场的法国式木偶剧绝对比阿维尼翁off单元的所有戏都精彩。

- 我看过最有活力、有理想、有呼吸、有灵魂的木偶,它絮叨、幽默、顽皮、胆小、敏感、还挺事儿,三个演员的操纵使它有了生命,活得比人类演员更有戏。

- 看了这么多年话剧,这是最接近电影的谢场表演。

- 我被英国盲顶剧团的《桌子》催泪了,伴随表演者滚落的汗珠,三人的合作给木偶赋予了灵魂。

- 我从来没在剧院笑得如此放肆并笑足全场,幸好有大部分观众陪着我一起。英国人不是随便幽默的人,但英国人幽默起来随便得不是人啊!

 


《消失的地平线》

英国空动剧团
北京 天津 杭州 苏州 长沙 广州 深圳

Vanishing Horizon
by Idle Motion

 

自由是唯一的枷锁 开启追寻的渴望

人生而自由,存在主义哲学家沙特却说:「自由注定了人类的不自由。」对于极限与答案的追寻,是人与生俱来的渴望,尽管这趟旅程像飞入高空后渐渐消失的地平线,注定永无止尽。2010年爱丁堡艺穗节首演后佳评如潮的《消失的地平线》,是一段追求自我认同的旅程,更是对青春灵魂的致敬,只要心还在,那条梦想的地平线就不会消失。

全剧讲述年轻女孩安娜突然收到一封遗嘱,这遗嘱来自她未曾谋面的外婆,文中述说着外婆在安娜的母亲年幼时便远扬非洲的原因。当安娜决定前往南非寻找外婆的足迹时,她的男友正准备前往录音室录音,讲述女性飞行史。类似电影主轴与次要情节的交替,将安娜的非洲之旅与早期女性飞行员的冒险事迹,交织成动人的故事。

这出深具女性意识的温馨喜剧,在爱丁堡艺穗节崭露头角,随即入选2011年英国文化协会选秀名单。以知名剧场导演罗伯˙勒帕吉式的说故事手法,利用散落在舞台四处的皮箱,结合灯光、对象、偶戏、地图、纸飞机等道具的创意运用,灵活突破表演空间的限制,细腻铺展出这段女性勇于追求自我的历程。   - 摘自台北艺术节

英国空动剧团是牛津剧院驻场剧团,保护人是英国著名戏剧演员朱丽叶·史蒂文森,剧院和保护人在英国均享有盛名,作为英国新锐剧团领军者的空动剧团在2009年获得了全英戏剧奖最佳新剧团提名,剧团创作灵感来源于戏剧,电影和其它多种创作形式,范围极其宽泛。作品兼有戏剧和形体剧元素,多种风格并行,作品立意深远,叙事生动,舞台构图大胆,动作和道具设计出新。有趣的是,剧团的创立者们相识于少年,13岁开始即师从牛津的同一戏剧老师学习戏剧。

《消失的地平线》创作灵感始于英国女飞行员马卡姆的《夜航西飞》,该书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讲述她在非洲的生活和1936年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到北美的经历。旅行箱、木偶、地图和纸飞机等道具的巧妙利用引发了每一个有旅行经历人的共鸣和无穷回味。

媒体评论和观众微博

戏剧瑰宝,充满人文关怀,剧团上升之势如旭日喷薄而出- 英国《卫报》

舞台上的大师课,叙事与戏剧想象相得益彰 - 英国《舞台动态》

出人意料之处层出不穷,结尾令人感动至几乎泫然泪下 - 英国《先驱报》

- 《消失的地平线》直接刷新了我心目中最牛逼的戏。

- 最后扮演祖母的演员落了泪,消失有时代表解脱,时空的虚无感有些并非消极。最真挚的自由来自于最真诚的寂寞,只有直面这个世界,才能慢慢忘记自我。飞行的梦想就是要将自我掩埋与打碎,最终归于尘土,消失在茫茫的苍宇之中。

- 第一次看到用光,影,舞台的道具让情节这么出彩的表演。故事讲一个英格兰女孩收到远在非洲的已故外婆的来信,当中穿插叙述了女性航空史的发展历程,题材广阔,想象力十分丰富。

- 话剧的难度,在于方寸空间上内如何表现大千世界和叵测人心。《消失的地平线》把舞台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黑暗中,安娜的祖母在一束聚光灯的指引下,在地图前指向自己想要飞翔的方向,跟随着自己的心,飞去了梦想的地方。

- 《消失的地平线》的新颖在于利用道具营造电影的多视角效果。舞台剧在有进深的舞台上表演,相当于有了3d效果的电影。而舞台剧却是单视角的,没有电影的多角度拍摄,观众只能坐在自己座位观察。但新潮剧巧妙使用道具完成了仰俯视角甚至多叙述进行的效果。

-  久违的英音,唤起了久远的记忆和远在天涯的人。

-   英国的影子,电影式的设计,让你静下心,细心看,留心听。点滴惊喜:羽毛 飞机 夜灯 爱,这些美丽的东西窜连成的回忆,让人怜惜。往往最能打动人的,不是话剧本身,而是因话剧而被打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