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潮戏剧展 — 来自爱丁堡艺术节 

2008

 

《歇斯底里》

英国巡沙剧团、冲击剧团联合制作

据英国诗人T.S. 艾略特同名诗改编

2007年英国布莱顿奥古斯天使奖
2006年全英戏剧奖
2006年英国卡洛·坦博奖提名

他的世界完结了,在9号桌上……

社交生活中尴尬的一幕,一对男女在餐馆吃着这辈子最难堪的一顿晚餐:男人被现代生活的纷繁杂乱弄得神志恍惚,女人狂热追逐着各种派对,服务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原本浪漫的夜晚迅速演化成口角、揭短和人生攻击,每个角色随着剧情展开演绎着自己的《现代启示录》。《歇斯底里》以深刻的幽默、撼人心魄的音响效果和生动泼辣的艺术风格将观众带入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在这里鸡尾酒会成为为生存而战的战场,而美食也能让人潸然泪下。

给焦虑世界投下的智慧光芒,我看得放声大笑,直至潸然泪下 - 英国《卫报》

让人纵情大笑的喜剧的核心是人类的真正苦闷 - 英国《先驱者报》

异常出色且略带疯狂的表演、对现实生活的解构,让人捧腹大笑后回味无穷 - 英国《三周刊》

《低处生活》

英国盲顶剧院

《低处生活》的创作灵感源于美国诗人和作家查尔斯·布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小说《果浆》。犹如本领高强的木偶和人类酒后微醺的欢乐聚会,美丽、如诗如梦、充满动感而又带着几分醉意,呈现出一个木偶与摇滚歌星汤姆·威兹共欢的世界。《低处生活》2005年在爱丁堡艺术节首演,后获全英戏剧奖提名,在2006年伦敦国际哑剧节上创出连续三周演出票售罄的纪录,被英国《乐》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剧目。
 

盲顶剧团由尼克·巴尼和马克·唐纳创立于1997年,以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为主题、创作为成年人喜闻乐见,由演员和木偶同台演出的木偶剧。其作品改变了人们对于木偶剧的传统认识,使木偶剧成为主流人群剧场生活的重要部分。盲顶剧团和英国国家歌剧院联合演出的《蝴蝶夫人》获得了英国舞台表演最高奖 - 奥利弗奖。

《本该如此:牧歌》

英国不速之客剧院

《本该如此:牧歌》于2006年在意大利首演。创作者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道德沦丧而又相互纠缠的世界中,战争、灾难比比皆是,每一个人都为各种责任所累,心灵不堪重负,所以渴望哪怕短暂地逃离责任,到一个祥和、单纯、无忧无虑的世界,回归更安全、简单和理想的生活。在这片乐土,和他们为伴的是乡间小屋、风景如画的英伦乡村原野和简单的人际关系。《本该如此:牧歌》旨在城市的喧嚣中追求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在剧院里实现理想中的乌托邦,艺术风格接近于民谣,带有淡淡的无政府主义色彩。

英国不速之客剧团成立于1998年,是英国最令人激动的实验剧院之一,他们坚持用独一无二的创新作品给观众和评论家带来惊喜,作品主要描述当代人的现实生活,探讨真实与银幕、生活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彻底完结》

英国新国际交往剧院

舞台上乐手在动情演奏,乐声中新国际交往剧团讲述了一个以真实为蓝本的故事。二战时,千名德裔犹太儿童从德国逃往英国,6岁的女孩阿哥塔牵着父亲的手走向车站,大家庆幸要逃离魔掌时,阿哥塔却有种不祥的预感,也许今生今世再见不到父亲了。蜷缩在德国驶出的火车上,饥寒交迫的阿哥塔心不在焉地吞噬着挂在脖子上写有姓名和家庭住址的标牌,也就此斩断了自己的回家之路……感人至深的现场音乐,偶尔夹杂着捷克语、德语和挪威语的英文对白,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剧情,新国际交往剧院为观众点燃一盏充满关爱的明灯,照亮了幸存与希望。震撼的舞台和动人的情感,平静却充满刺激的记录了欧洲现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讲述着发生在纳粹大屠杀中被追赶的孩子身上最悲惨的故事。

英国新国际交往剧团制作的戏剧汲取欧洲不同的地域传统和人文风俗,聚焦欧洲现代历史,多以真实、感人的故事作为创作的原型。凭借着现场音乐、多种语言和悲喜两重天的戏剧效果,新国际交往剧团在2007年以“过去半个世纪的记忆”为主题的爱丁堡艺术节上获得多项大奖,而《一切就此完结》也成为艺术节的压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