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MM芭蕾舞团

2002年11月8 -14日

剧目:《胡桃夹子》(美国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谋杀》、《月光 - 柔板和快板》,

北京、上海-国际艺术节、广州

纽约MM芭蕾舞团坐落在美国纽约百老汇56大街,舞蹈演员来自全美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MM芭蕾舞团致力于彰显美国文化及美国舞蹈的活力和多样性,表现人类的共同情感。作为有杰出艺术成就的表演艺术团体,美国纽约MM芭蕾舞团得到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纽约艺术委员会、纽约市文化局及其它基金会的支 持。

纽约MM芭蕾舞团除在百老汇和美国各州巡演外,还赴巴黎、奥斯陆、香港和墨西哥演出。美国报刊杂志评论认为,纽约MM芭蕾舞团表现了真正美国舞蹈的传统,典雅而充满活力,对人物和空间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

2001年12月首演的“胡桃夹子”(美国版)是MM芭蕾舞团最有影响的作品。

《胡桃夹子》(美国版)

纽约MM芭蕾舞团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的演员用精湛的舞蹈讲述了 1936年上海一对双胞胎姐弟移民美国的故事。

二战前夜的上海,光怪陆离,灯红酒绿,各国客人在参加中国和犹太混血儿妹妹和弟弟12岁的成人晚会——有气宇轩昂的美国海军上将、中国京剧艺人、阿根廷弗拉明戈舞者、传统的中国舞狮和现代舞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的学生。妹妹的教父和他的四个妻子给她带来一个大爆竹作为生日礼物。

夜深人静,妹妹梦见爆竹长成了爆竹王子。王子身披火焰的斗篷,带姐弟俩在神秘中国的夜空翱翔,一切都奇异而华丽:北方广袤的大地上,苍鹰低飞,骆驼漫步,燃烧的太阳如巨大的火球,然后,灿烂归于沉寂;南方的湿雾中,蝴蝶大如彩虹;爆竹王子和孩子们在东海冲浪,和西部的牧人一起驰骋;龙从天而降陪伴从烈火中新生的凤凰,妹妹、弟弟和龙凤共舞。
孩子们在喧闹声中醒来,发现父母准备去纽约开始新的生活。载着妹妹、弟弟和旅人们的航船驶向远方的土地,双胞胎和他们的父母历尽艰辛,经巴拿马海峡、委内瑞拉、波多黎各、百慕大和夏威夷,最后看到了自由女神。多年后,老态隆钟的双胞胎姐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中,重返黄浦江畔。

《胡桃夹子》(美国版)的音乐改编自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改编者乔那森·弗曼曾获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协会奖。弗曼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加入了巴德雷·帕克等美国作曲家的音乐如改编自“星条旗”的“节日序曲”,和一些中国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如“夜来香”的旋律。

 

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我们选择定居纽约?”
妈妈说:“因为,纽约最像上海!”

迈克
·毛谈《胡桃夹子》(美国版)

《胡桃夹子》(美国版)的编导迈克·毛生于40年代的上海,5岁时移居美国,是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和普林斯顿大学学士。迈克·毛的作品先后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纽约艺术委员会、纽约文化局、宝丽来基金、麦克马洪基金、美国对话计划、教会慈善基金和洛克菲勒基金奖励。关于《胡桃夹子》(美国版),迈克·毛说:

“很多年前,我就想改编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四年前,我决定付诸实施。我想,新版的胡桃夹子应该贴近我的个人经历、贴近和我合作的有丰富文化背景的舞者、贴近今天的观众。
然后,我有机会回到上海,我的出生地。离开时,我五岁。对上海,我只有片段的记忆 — 我名叫七斤的保姆(因为她生下来七斤);法国甜品店;外滩的餐馆;潮湿、慵懒的午后,清洁工人用上海方言嘶哑的喊叫;火车驶离站台,我意识到七斤不和我们一起走,于是放声大哭,谁也劝不住。”

“第一次回上海,我很激动。街上很多人和我容貌相似。在虹桥,一家裁缝店摘去牌匾后露出原先德国餐馆的旧招牌。城市里十九世纪的欧式建筑 — 德式、法式、美国殖民地时期和意式的老房子。我们家住的原法租界道路两侧梧桐成茵。八十岁的老邻居问我是不是毛家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因为我长得酷似我母亲。”

“我们住在和平饭店,原来的沙逊大厦,窗外是黄埔江。那天晚上,我读到饭店的历史。沙逊是当年在上海的很多犹太家族之一。当时的上海有一个繁荣的犹太社团,他们有自己的夜总会、犹太教堂和豪宅。到二十世纪初,沙逊家族出类拔萃,迁出法租界,拥有了沙逊大厦,也同时拥有了当时乃至今天纽约人的全部奢侈 — 冷热自来水、中央供暖、楼内优雅的餐厅。
另一个富有的家族是哈顿家族,他们中的一个娶了中国太太,并领养了很多不同种族的孩子,其中一个有很长时间是我们家在纽约西区街的邻居。”

“在弥漫着艺术气息的和平饭店,伫立窗前;窗外是外滩,黄埔江流向中国海。我想,就是这里了,就是上海。我曾问母亲,为什么我们最终选择定居纽约,母亲回答:“‘因为,纽约最象上海!’”

《胡桃夹子》(美国版)舞美设计师李明觉

李明觉1930年生于上海,19岁赴美,1983年以百老汇歌剧《K2》获美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托尼奖”,现为“托尼奖”提名委员会委员。

李明觉和英国的科尔泰、捷克的斯沃博达并称世界舞台美术设计三大巨头。美国《美国舞台设计》称,30余年来李明觉对美国舞台设计界的影响之深无人出其右,他雄踞美国10大舞台设计师之首,而10大设计师中的6位曾是李明觉在纽约大学或耶鲁大学的学生或助手;在世界当代最著名的40位舞美设计师中,一半以上曾受教于李明觉,而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受过他的影响。

关于《胡桃夹子》(美国版),李明觉说:

“我做《胡桃夹子》(美国版)是再合适不过的,我熟悉那段历史和文化。我的童年是在30年代的上海度过的,在我记忆里,这个城市的特征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在设计上,我注意到了地域和时代性,但没有拘泥于此,全现实主义的英国式设计是我所不取的。我希望舞台上呈现出一个融东西方影响的有代表性的上海。卧室里秀兰·邓波儿的肖像因其寓意和感染力是我的最爱。“

“这是有关童年的故事,因此,舞台上的物体被放大了四分之三,颜色也比我通常用的更为饱满。孩子们到的每个地方我都用了不同的风格主题以突出地域和戏剧性。做《胡桃夹子》是每个舞美设计师的梦想,我有幸为如此特别的作品尽自己一份力量。”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谋杀》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谋杀》由迈克·毛编导,音乐选自阿根廷作曲家阿斯特·皮亚佐拉的班多尼协奏曲,探戈舞曲风格的音乐由钢琴、弦乐器和班多尼(一种类似小型手风琴的西班牙乐器)演奏。

故事发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小咖啡馆里,老板和侍者是一对恋人。傍晚,咖啡馆宾客盈门,有约会的情侣,过夜生活的中年商人和他的年轻妻子,阿根廷的商人夫妇和在阿根廷做生意的美国夫妇,而警长和他的新女友是咖啡馆的常客。漫漫长夜里,厌倦了终日无所事事的金发碧眼的美国女人开始和侍者调情,侍者被她的雍容和财富折服。

女老板告诉徘徊在玫瑰花前的男人,美国女人在玩弄他。侍者深情款款地安抚她,但还是决定带着玫瑰去追求金发碧眼的美国女人。女老板带着无尽的忧伤和失望离开了咖啡馆。

次日晚,金发碧眼的美国女人如期而来。随着夜色渐浓,侍者和美国女人之间的调情越来越露骨。女老板拿起警长的枪,扣动了扳机。

《月光-柔板和快板》

《月光-柔板和快板》的音乐选自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快板”一词在意大利和拉丁文中的原意是“躁动”,编导迈克·毛借此表示人类在面对沉默的大自然时内心的起伏和不安。迈克·毛的灵感是他在韩国海滩的梦境 - 8月的骄阳,岩石裸露的群山和翻滚的海浪。节奏轻快而充满热情的“月光”没有具体情节而似一首抒情诗。

新加坡南华早报说:《月光-柔板和快板》揭示了人类的深层情感,这种情感不是表面的,而是心灵深处的,意味深长而回味无穷。